每年的9月7日或9月8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此节气暑气渐去,秋燥之气渐重。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所谓 “燥胜则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烦燥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应重视预防。
天气越来越凉,易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肾气不足的症状,所以此时要以艾灸补养肾气。
秋季感冒多为“风寒型”,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用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祛风散寒。
天气转凉之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特别容易复发,此时的灸疗,可在艾灸过程中配合部分饮品,润肺化燥,养阴生津。宜调理肺经,补养肾气,强壮脾胃。
选肺俞、足三里、大椎、神阙、脾俞等穴[1] 。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知识拓展】
“同身寸法”取穴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 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注意事项】
1.注意用火安全,做完节气灸后请务必确保艾条完全熄灭。
2.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烫伤,如出现意外请及时就诊。
3.请至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参考文献
[1]马蕾,试论节气灸方穴,四川中医[J],2013,31(7):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