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金陵医家③】南京市中医院赵杨:坚守医道,普济苍生
发布时间:2022-08-17









百学须先立志。”这是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赵杨的从医格言,从医30余年,他致力于中医脑病学的研究,为医之路坚持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遵循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丰富并拓展了对中医脑病的认知,独创“温肾养肝熄风”法治疗帕金森病,构筑了独特的辨证思路和论治规律。用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感染患者,用精湛的医术回应期待。

1


    勤学不辍 博采众长

赵杨1987年从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即在南京市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初涉杏坛便跟随全国名老中医谢昌仁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永年教授、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李果烈教授等临证学习。在浓厚的中医氛围中,感受到金陵医派师古而不泥古的精髓,增强了“坚守医道,普济苍生”的信心。



2


   方药独到 精于创新

赵杨主任临证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西医诊断,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中医本无此病名,依据主症的不同而归属“颤病”或“痉病”范畴。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两大类: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就是我们常见到的肢体僵硬、静止性震颤;非运动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便秘、体位性低血压,以及抑郁焦虑这些症状。这些非运动症状的出现往往早于运动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中。西医对这些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显得比较单一,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在治疗这些非运动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赵杨主任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中医“阴阳互根”理论,提出肾阳虚衰,肝血不足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主要病机之一,以“温肾养肝熄风”为治疗大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尤其对帕金森病便秘、流涎,夜尿频等症状能显著改善,对部分震颤、强直有明显效果。


3


  疏通流程 开创先河

中风病起病急,病程演变快,且多见于老年人,但诊断治疗往往需要往返于临床、医技检查科室之间。在临床中,赵主任体察到患者就医的不便,作为脑病科主任,他主导建立了南京市中医院中风病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以中医整体思维为指导,提供门诊、检验、住院多专业一体化综合服务的新模式。医生围绕病人转,为病人提供更方便、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优化了中风患者的就诊流程,也提高了临床疗效,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赞誉。受到时任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的好评,并在中医系统加以推广。

基于中风病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赵杨主任分析总结了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辨治规律、并制定疗效评价标准及诊疗规范;研发了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证候诊断系统和临床数据分析系统;同时深入研究通脑活络针刺法作用机理及其针药结合对急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现已形成相应的中风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4


  满腔热忱 传道授业

赵杨主任带领的脑病科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中医重点专病(多发性脑梗死)”、“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脑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协作建设单位”、“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江苏省中医示范专科”、“江苏省中医重点学科”。前科室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中风、眩晕、头痛及帕金森病,各病种均已构建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并已在临床开展应用。现已形成了“一突出、二介入、四结合”的专科优势和特色,即突出中医特色;中风早期康复介入,脑血管介入治疗;针药结合,急救与康复结合,中医与西医结合,神经内外科结合。在省内,甚至国内,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专家介绍 



赵杨   省名中医,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导,现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内科工作30年,擅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脑血管病、运动障碍性疾病及眩晕等,尤其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诊治中风病、帕金森病。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医之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金陵医家们怀揣济世救人之心,以患者需求为己任,勤耕不辍,步履不停。





Copyright 2017 © www.njszyy.cn All right reserved. 南京市中医院版权所有 恒网—承建 苏ICP备15015610号-1
地址:南京市大明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