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放“髋”心态不要慌
发布时间:2023-09-18

老年人身体协调性相对差,容易跌倒,其中髋部骨折最为严重。在我国,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内的死亡率可能会超过20%,最高甚至能达到50%,这比不少癌症的死亡率都要高,因此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髋部骨折一般指的是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不少患有基础疾病、骨质疏松,一旦骨折会严重影响行走活动;此外,骨折本身带来的疼痛及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天长日久,其折磨往往比骨折本身更为致命。

 

因此,准确识别老年髋部骨折格外重要,一旦跌倒后可以看看有无以下症状:

 

1,无法从跌倒中站起或行走;

 

2,髋部或腹股沟剧烈疼痛;

 

3,无法将重心放在受伤髋关节一侧的腿部;

 

4,髋关节区域及其周围出现瘀伤和肿胀;

 

5,受伤侧下肢脚尖明显外旋;

 

如出现以上症状,很可能发生了髋部骨折,应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就医。

 

积极治疗,对症下“药”

 

发生髋部骨折后,家人常常会陷入纠结:老人年龄这么大了,做手术遭罪,慢慢养吧。其实这是一种不恰当的认知。

 

一般来说,对于老年人骨折,无论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均存在相应的风险和并发症。非手术治疗除了存在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风险,还可能会导致卧床相关并发症,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因此,现在一般主张老年髋部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使老人能早期离床,扶拐活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现有手术治疗方案一般分为关节置换与内固定两种。老年患者因为高龄、合并疾病和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手术失败率高且失败后二次手术困难,因此需要兼顾患者情况和手术质量,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实施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对移位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由于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嵌插位置差、骨折稳定性差等原因,内固定术失败风险高,首选关节置换术; 

 

  对股骨转子部骨折,优先选择复位内固定,目前多数采取微创髓内固定,有生物力学优势,术后可以早期负重,骨折愈合率高;


  但对于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伤前已存在严重髋关节关节炎、极其严重骨质疏松(如肾性骨病)、基础疾病较多等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基础上,可以选择关节置换术。

 

当然,医生会在术前做全面的手术评估,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最终会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近年来,我院骨伤科已为多名90岁以上患者实施了个体化的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天后基本可以下床走动。

 

多专业一体化 确保患者安全

 

我院早在2017年就开始探索建立“多专业一体化平台”,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骨伤科也一直致力于多学科联合会诊治疗,手术救治同麻醉科、康复科、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等相辅相成,加速患者康复,减轻患者阵痛,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院骨伤科中医特色护理项目,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疗法易于被老年患者接受,应用中医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前景广阔。目前开设中医特色护理,包括耳穴压豆适用围手术期患者镇痛,烫熨治疗用以消肿、活血化瘀,艾条灸缓解失眠,穴位贴敷缓解便秘,中药熏洗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均在患者群体中有着不错的口碑;有中医药膳精细化落实到早、中、晚期,针对性固本培元,增强患者体质;广泛运用的通经活络养生操,也在加速康复、减轻阵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预防为主,强筋健骨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想必谁也不想躺到手术台上,那么,预防就比治疗更为重要了。

 

首先要提高安全意识。临床门诊中最多的老年骨折患者并不是车祸等导致,而是生活中的“不在意”,一大早着急出门买菜、做家务,脚底一滑……类似病例比比皆是。

 

其次是做好防滑措施。冬天要防止衣裤肥厚走路不便,下雨天、下雪天要穿防滑鞋;最好在浴室的地板铺好防滑垫,墙上装上防滑护手,准备防滑拖鞋;必要时给老年人配备拐杖等。

 

最后需预防骨质疏松。日常体检要注意关注骨密度,饮食均衡营养,多晒太阳,适量户外活动,保持身体协调性;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帮助预防骨质疏松,尽可能增强骨头“韧性”,降低骨伤程度。


Copyright 2017 © www.njszyy.cn All right reserved. 南京市中医院版权所有 恒网—承建 苏ICP备15015610号-1
地址:南京市大明路157号